建置臺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臺,加值應用更便利
主辦機關/協辦機關:資訊局
臺北市為推動開放資料政策,100年成立了臺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臺單一入口網Data.Taipei,結合政策、法令、技術知識以及產學界創意智能的投入,成為亞洲第二、台灣第一個推動開放資料的城市。平台整合臺北市政府各局處的開放資料,使過去四散各處的資料有更好的組織,完整提供描述資料和更新脈絡,方便民眾使用,加速流通及擴大開放資料的運用面。
103年柯文哲市長成立公民參與委員會,並於委員會中設立開放資料小組,邀請外部委員及學者專家指導開放資料相關議題,包括資料更新頻率之改善、資料品質之精進、資料開放制度之建立及重要議題資料之開放等。
另為方便民眾使用政府資料,落實「開放政府、全民參與、公開透明」之目標,104年10 月訂定「臺北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政府資料開放作業規範」,規定市府資料以開放為原則,經核定不開放之資料,可由公民參與委員會檢視有無檢討開放必要,並以民眾需求為基礎,檢討資料開放審核制度,讓民眾建議政府資料開放作業流程更加明確。
隨著開放資料運用快速擴展,對於資料品質之要求同時也逐漸提高,109 年 10 月頒訂「臺北市政府開放資料管理規範」,針對開放資料之檔案格式、編碼、及管理面加以規範, 以統一各機關開放資料規格之標準並定期進行資料盤點,全面提升開放資料品質。
經過多方努力,陸續開放各種市民關心之資料,例如:
(1)治安:臺北市婦幼安全警示地點、住宅竊盜、汽車竊盜及自行車竊盜案件等資料。
(2)食安:各類食材登錄平台食材資訊。
(3)生活安全:臺北市降雨淹水模擬圖、AED 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地點、交通事故資料、臺北市消防安全檢查重大不合格場所。
(4)政府支出:各年度各項預算資料。
開放資料以機器可讀格式提供民眾及商業公司加值應用,多項熱門或便民 app 已透過臺北市開放資料提供服務,如「台北等公車」、「台灣等公車」、「停車大聲公」、「台北微笑單車」、「Call Saver」及「究平安」等。
截至110年7月31日止,臺北市已收錄交通、財稅、工務、醫療、統計、文化等23類開放資料,總計共2,619項資料集,並已累計提供25億2,566萬次以上資料服務次數,提供線上預覽、檔案下載及API介接等多種服務模式,未來將持續優化臺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功能和介面,以提供更符合民眾需求、容易操作及便於加值的開放資料服務。
公參會討論歷程:
成果:
截至110年7月31日止,臺北市已收錄交通、財稅、工務、醫療、統計、文化等23類開放資料,總計共2,619項資料集,並已累計提供25億2,566萬次以上資料服務次數。